是一张广为流传的历史照片,记录了尼克松访华时的一个重要瞬间。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的东郊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后,直接把手伸向正在等候的周恩来总理奇点财富,两人紧紧握手,宣布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封闭对立的状态。
按照行程安排,2月25日尼克松一行在北京冒着大雪参观故宫。照片中的场景里,尼克松和他的夫人身边总有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翻译在陪伴。媒体后来揭示,这位翻译就是章含之——乔冠华的夫人,也是毛泽东的英文老师。
章含之对当年担任尼克松翻译的经历一直记忆深刻。她回忆说奇点财富,自己主要负责陪同尼克松夫人以及参与外出翻译工作。她还提到曾经在翻译时出过一个小错,把中美之间距离的单位“公里”错写成“米”;只有总理听出端倪,和蔼地对她说了一句“好像太近了吧”,让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展开剩余73%这张照片属于抓拍式镜头,当时章含之37岁,长相美丽、气质端庄,正向尼克松介绍北京故宫宫殿的历史。尼克松听得很专注,这一幕被人们记为他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浓厚兴趣的一瞥。对章含之来说,能参与这场载入史册的历史性时刻,是她一生中极为难忘的经历。
关于章含之,她1935年生于上海,是著名外交家章士钊的养女,也是毛泽东的英文老师。她之所以成为毛主席的英语教师,源于她的人生选择与家人的引导。1949年11月,章含之随养父从上海迁到北京,进入北京贝满中学学习。临近高考时,学校希望她报考外语专业,虽然她原本更想学工科、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但在父亲的建议下,她改考外语,最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深造。
1957年大学毕业后,章含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去农村进行劳动锻炼一年。回到校园后继续读研,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12月26日,她第二次见到毛泽东。那天恰逢毛主席70岁生辰,正在为此举行小范围庆祝。邀请函上写明不带夫人,但可以带一名子女,章士钊遂带着章含之一同出席。宴会上,老一辈的热闹议论让她感到有些陌生和拘谨。突然,毛主席问她“含之同志已经当老师了?你教英语多久了?”章含之把自己从求学到工作的一整段经历认真地讲给毛主席听,毛主席听得很专注。不久之后,章含之接到毛主席秘书的电话,问她是否愿意为毛主席教授英文。
从1964年元旦起,章含之每逢周日就到中南海教毛主席英文,每次大约一个多小时,持续了半年时间。1971年3月底,她调入外交部,先在亚洲司做一般工作,后任副处长,随后晋升为副司长。在外交部任职期间,她多次以翻译身份出现在毛主席接待外宾的场合。
时值尼克松访华,原本主要负责陪同尼克松夫人的翻译是哈佛大学毕业、身材高大的冀朝铸。他英文很好,最初在晚宴上担任尼克松的翻译。因为身材显眼,尼克松觉得若由女性翻译会更有“公众形象”,于是由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章含之代替冀朝铸成为尼克松的翻译,陪同他参观北京故宫、长城、以及西湖等名胜。章含之回忆说:“周总理让我直接去找冀朝铸,他和我谈了半天,最后我们达成妥协:我不参与人民大会堂的活动,心里其实很紧张,一看到那么多闪光灯就头晕。至于杭州和上海这类场合,我可以去接待。”
无论如何,成为尼克松的翻译,是章含之一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时刻之一。她于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