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的一天,湖北石首县调关镇的王光尧老人一大早便带着鱼来到集市上卖。路过一家卖报的摊位时,他下意识地多看了一眼,结果这一看让他停下了脚步。原来,报纸上刊登着一张将军的照片,照片中的将军眼神坚定、气宇轩昂中华金配,给人一种威武霸气的感觉。
王光尧老人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好久,心里莫名涌上一种熟悉感。他忍不住掏钱买下了报纸,带着照片匆匆回家。当天,王老汉整个人显得神情恍惚,一直心不在焉,连卖完鱼后也没再停留,急匆匆收摊回到家中。
那么,这位将军到底是谁,为什么让王光尧如此失魂落魄?
故事要从18年前说起。1931年,王光尧的儿子年仅16岁时参军,离开了家乡。自那以后中华金配,儿子便杳无音信,王光尧和妻子一直惦记着他,然而由于当时的战乱,信息十分闭塞,根本无法得知儿子的下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
展开剩余71%如今,突然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位将军的照片,王光尧越看越觉得他似乎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毕竟时隔多年,虽然他也有所怀疑,但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王光尧回到家中,把报纸递给了女婿看。女婿是个文化人,他看了一遍后摇了摇头,说:“爸,这位将军是王尚荣,是青海军区第一野战军副军长,不可能是咱家的九斤。”听到这里,王光尧觉得确实不太可能,毕竟王尚荣是军区的高级将领,自己的儿子只是个普通百姓,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呢?
不过,王光尧仍不甘心中华金配,仍然希望能确认一番。他让女婿给王尚荣将军写一封信,问问是否有改过名字。信中写道:“王尚荣将军,我叫王光尧,今天在报纸上看到您,第一眼看到您就觉得非常亲切。我有一个儿子,叫王九斤,他和您长得很像……请问您是否曾改过名字?”
为什么王光尧要问王尚荣是否改过名字呢?因为照片中的将军的气质和神态都与他年轻时的儿子王尚寅非常相似,唯一不一致的就是名字。为了证实心中的疑惑,王光尧才特别问了这一句。
信寄出去后,王光尧一直没有收到回音。渐渐地,他也放下了这件事,认为这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场空欢喜。没想到,几天后,女婿急匆匆跑来告诉他,王尚荣将军回信了!王光尧顿时感到心跳加速,赶紧回家查看。
王尚荣在信中激动地写道:“我就是您的儿子王九斤,参军时叫王尚寅,后来改名为王尚荣。由于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我作为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不能离开岗位回家看望父母二老,希望父母能够谅解。”
看完信,王光尧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拉着女婿一起赶往西宁,终于在大西北的荒原上与自己失散了18年的儿子重逢。
两人相见时,王光尧激动得抱住了儿子,告诉他母亲已经因为思念他而眼睛都哭瞎了,恳求他早些抽空回家看看年迈的母亲。
1950年,王尚荣在贺龙的关怀下,终于得以回到家乡探望父母。由于战事依然紧张,他只在家待了6天就必须返回前线。在临别时,王尚荣把自己身上的羊皮大衣脱下来送给父亲御寒,又给母亲留下了100元钱。这些东西,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珍贵的。
然而,王尚荣这一走,却与父亲王光尧永别了。1958年,王光尧因病去世,享年66岁。对于王尚荣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铭刻在心。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他将忠孝两全的愿望化作了永远的遗憾。
对于王光尧来说,看到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位英勇的将军,为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骄傲,足以让他在九泉之下安然含笑。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